<投石斋散记>章节二 献羽(音乐补充)

一、柴一

推荐试听:Piano Concerto No. 1 in B flat minor Op.23: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- Allegro con spirito

链接地址: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6678442(小泽征尔-瓦罗多斯版)

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2486355(切利比达克-巴伦博伊姆版)

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3541231(卡拉扬-里赫特版)

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2605255(马泽尔-里赫特/吉列尔斯版)

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8106814(卡拉扬-基辛版)

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1060892(鲁宾斯坦版)

附加说明:我尝试了许多遍,试图针对开头部分想出一个除了“红花”,“海浪”,“建国大业”,“历史长河”之外的意象。结果失败了,历史印象这种东西真是根深蒂固。但到了3'35"之后,由于寡被用为背景音乐,亲自听时的想象力就自由许多了。像一只鱼,扎了三分多钟的猛子终于从骇浪游进了一处相对平静的区域。因为海面上下了骤雨,这条鱼就不断下潜,来到了一个梦幻水下城。眼前是一处热闹的集市,这鱼偷了个虾米,被发现,狂奔,玩命跑,被抓。鱼监狱的夜晚真安静,鱼在铁窗下,望月,内心很挣扎。它发现了生机的诱惑,逃!然后又泅回海面,觉得与其被永远关在监狱,还不如死在海面的狂风骤雨。它回到海面,心中翻涌,以为自己将有一番壮死,结果雨停了,海面寂然不动。(以上是胡说八道)

上面的第一个小泽征尔(师从卡拉扬)版,开头快,后面渐沉稳。

第二个博伊姆版,感觉上比较沉稳,但可能是设备音效的问题,听起来有点隔。

第三个广为人知的卡拉扬-里赫特版。有说法是,明显感受到指挥引领乐队和钢琴较劲,有一种角力感。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,到底是凸显钢琴,还是强调乐团?这种观念对冲其实就该留着悬念,互相角逐和默契配合都还挺动人的,这个版本最终确实也彼此融成一体了。这大概有点素还真谈无欲“日月争辉”的感觉。有意思。

第四个马泽尔-里赫特版,感觉上比较快,放在这里纯为比较里赫特与别的指挥合作的效果。

第五个卡拉扬-基辛版,感觉上很舒缓,放在这也为比较卡拉扬与别的钢琴演奏家合作的效果。

第六个鲁宾斯坦,也是个经典版本,这里的是历史录音,比较噪,但这种噪的“隔”的古旧感,就和人向往旧时代差不多,虽然理性上知道哪个时代都一样,但感性上却拦不住距离产生美。

最后,我并没有特别被柴一的盛大、宿命感触动,也没联想到生命,只能想到一些细细碎碎的东西。但我觉得这个钢琴要是由一个小小姑娘弹出来,或许就很可爱了。


二、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最急版

推荐试听:Beethoven: Piano Sonata No.30 in E, Op.109 - 2. Prestissimo

链接地址: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0675086

附加说明:这只是个不足三分钟的奏鸣曲中间的过场。但它的曲式也是奏鸣曲,即标准的显示部,展示部,再现部。也就是说,奏鸣曲中嵌套了一个微型奏鸣曲。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长故事,把它的过渡段择出来,也是个可以单独看的故事。

或许是个作文的启发。

题外话,音乐能以逻辑和作文彼此启发的一个可行性在于,它们两者比较相似。都属于非直观的,难以一眼尽收的。这和图像类的不同,上来先有一个大体观念,然后再深入局部。音乐和故事上来都是只能知道一个局部,而且忘了前面的局部,很可能造成对后面的局部、以及整体解读的困难。但由怎样的局部组成?局部更独立?还是让局部之间各自的关联更紧些?这两个选择都挺有意思。


三、K545

推荐试听:Piano Sonata No.16 in C, K.545Sonata facile- 1. Allegro

链接地址: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667181(内田光子版)

附加说明:对,这是一首莫扎特写给初学者的练习曲。我听到过两个说法:①这是个小学生也不好意思拿去参赛的曲子。②能把简单的音乐处理得正确明朗干净,是很棒的事。

那这一定适宜砚寒清。


评论
热度(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